近日,太阳集团1088vip近海海洋變化與災害預警實驗室在國際知名學術Top期刊Journal of Climate發表題為“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 Equatorial Current in the Southeast Indian Ocean Associated with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東南印度洋南赤道流(SEC)年際變化規律和影響機制。該成果由學院2024級碩士畢業生毛星鵬為第一作者、鄭少軍副教授為通訊作者的科研團隊合作完成。
該研究使用1993年至2022年AVISO和GLORYS數據,結合1.5層約化重力模式研究了SEC的年際變化規律。研究發現,東南印度洋上層200米的SEC年際變化主要受ENSO影響,SEC滞後Niño-3.4指數12到15個月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在厄爾尼諾的消亡年,SEC顯著減弱,而拉尼娜年相反。機制研究表明,在厄爾尼諾發展年,蘇門答臘-爪哇沿岸的負海表面高度異常(SLA)與SEC區域(90°–115°E, 9°–13°S)的正SLA之間的壓力梯度增強,在地轉平衡下導緻SEC增強。在厄爾尼諾消亡年,熱帶西太平洋的負SLA通過海洋大陸傳播到SEC區域(圖1)。此時,蘇門答臘-爪哇沿岸與SEC區域之間的SLA壓力梯度轉為南向,在地轉平衡下誘發東向的地轉流異常,從而顯著削弱SEC,而拉尼娜年相反(圖2)。東南印度洋的局地風場對SEC區域傳播的SLA具有抑制作用。1.5層約化重力模式的結果驗證了該結果,并證實太平洋風場引起的SLA經海洋大陸西傳至SEC區域,并通過地轉調整主導了SEC的年際變化。
該研究有助于加深我們對東南印度洋SEC年際變化的認識,并對理解印度洋動力過程與大尺度海氣過程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圖1.東南印度洋-西太平洋區域海表面高度異常(SLA)與Niño-3.4指數在ENSO峰值[Dec(0)]前9個月[Mar(0)]至後15個月[Mar(2)]期間的相關系數。白點表示通過95%蒙特卡洛置信度檢驗的值。

圖2.東南印度洋-西太平洋區域緯向流速異常(Ua)與Niño-3.4指數在ENSO峰值[Dec(0)]前9個月[Mar(0)]至後15個月[Mar(2)]期間的相關系數。白點表示通過95%蒙特卡洛置信度檢驗的值。
文章引用:
Mao, X., S. Zheng*, M. Feng, P. Liang, L. Xie, L. Yang, and L. Yan, 2024: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 Equatorial Current in the Southeast Indian Ocean Associated with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J. Climate, 38, 545–562, https://doi.org/10.1175/JCLI-D-23-0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