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海院科研進展】沖繩海槽Clam熱液區熱液産物烴類組成特征研究

作者:來源: 閱讀次數:日期:2021-03-22

自上世紀70年代被發現以來,因其獨特的生物地球化學環境以及巨大的成礦資源潛力,海底熱液活動引起了廣大研究者極大的興趣。海底熱液區附近往往具有高溫、高壓以及低pH的特點,同時海底熱液活動區附近存在着不依賴于太陽能,以海底熱能為主要能量來源,以化能合成微生物為生産者的海底熱液生态系統,基于此許多科學家提出了“生命起源于海底熱液活動區”的假說。海底熱液産物中有機質組成以及有機質單體碳同位素的研究,能為該假說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礎和依據。本文對2016年采自沖繩海槽Clam熱液區的熱液硫化物、熱液沉積物、蝕變岩石和遠洋沉積物樣品(圖1)進行了烴類組成以及正構烷烴單體碳同位素進行了分析研究。

圖1.沖繩海槽Clam熱液區水深和地質背景圖

通過研究表明,蝕變岩石和遠洋沉積物樣品中正構烷烴(圖2)呈現出明顯的雙峰分布,同時高分子正構烷烴具有明顯的奇數碳優勢,表明蝕變岩石和遠洋沉積物樣品中正構烷烴主要來源于陸源高等植物的輸入;熱液硫化物和熱液沉積物中低分子正構烷烴(圖2)占主要成分,同時呈現出明顯的偶數碳優勢,可能是水生生物和熱液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結果;熱液沉積物中正構烷烴單體碳同位素(圖3)表現出随着碳元素個數增加δ13C值減小的趨勢,暗示出熱液沉積物中部分的正構烷烴可能來源于非生物合成作用,其非生物合成正構烷烴不能忽略。

圖2.熱液産物樣品中正構烷烴分布圖

圖3.熱液沉積物和遠洋沉積物樣品中正構烷烴單體碳同位素分布圖

本論文以“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s in hydrothermal products of the Clam hydrothermal field from the Okinawa trough”為題,在國際海洋學一區Top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上發表。本文以太阳集团1088vip海洋地質團隊黃鑫老師為第一作者,團隊黃超老師為通訊作者,與團隊成員曹瀚升老師以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曉媛副研究所共同完成。該研究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中國科學院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廣東省教育廳創新強校工程項目、太阳集团app首页“南海青年學者”項目、廣東省普通高校創新團隊項目的支持。

論文鍊接:

Citation:Huang X., Huang C., Qi Y., Wang X., Cao H.,2021.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s in hydrothermal products of the Clam hydrothermal field from the Okinawa trough.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167 (2021): 112277.

https://doi.org/10.1016/j.marpolbul.2021.11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