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海院科研進展】青藏高原溫度與南海夏季季風降水的變化關系

作者:來源: 閱讀次數:日期:2020-11-30

在近三十幾年青藏高原表層氣溫快速增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東部夏季的氣溫(TPST)在1996年前後存為顯著的年代際變化。該研究記錄了青藏高原夏季地表溫度與南海夏季風降水(SCSSMP)關系的變化。采用逐步回歸模型排除了全球變暖因子、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WNPSH)、大西洋多年代際濤動(AMO)和太平洋十年代際濤動(PDO)等信号。結果表明,TPST-SCSSMP關系随時間變化,從1980-1994年為負相關關系,到1998-2016年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同時,TPST與東亞副熱帶鋒(梅雨)的負相關關系在1998-2016年增強。這種TPST - SCSSMP關系的變化與大氣環流的變化有關,這主要是由于TPST的年代際變化所緻。波列在低緯度沿着低級季風流向東移動,強大的氣旋環流明顯在西南高原的一部分,包括印度支那半島,南中國海,菲律賓以東和海洋,這也與TPST和向外長波輻射(OLR)之間的負相關相一緻。水汽輻合增多,對流條件更加有利,導緻90年代後期以後該地區降水增多。目前的結果表明,在變化的氣候背景下,在使用具有年代際變化的預測指标時應當注意。

圖1. TPST與GPCP的标準化偏回歸系數:(a) 1980-1994年,(b) 1998-2016年,(c) 1980-2016年。1:台站資料,2:JRA55, 3: ERA5, 4: ERA-Interim資料。紫色區域代表本文研究的南海。Student’s t–test黑點表示通過90%信度檢驗。

圖2 TPST與SCSSMP關系變化的機理示意圖

論文鍊接:

Liang M, Xu J, Chan JCL, Wu L and Xu X (2020)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ibetan Plateau Temperature and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Front. Environ. Sci. 8:583466.https://doi.org/10.3389/fenvs.2020.58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