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海院科研進展】 地形對瓊州海峽東口處冷水區的動力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作者:來源: 閱讀次數:日期:2020-09-25

夏季,海南島東北岸常有沿岸上升流發育,該上升流的冷水核心一般位于瓊州海峽東口處,從而在該地形成一上升流緻冷水區。在季節尺度上,冷水區水體可在海峽内夏季西向餘流的輸運下入侵海峽内部,甚至到達北部灣内;在潮流周期尺度上,海峽内強烈的西向潮流也可将冷水區水體向西輸運至較遠的距離。低溫、高鹽且富含營養鹽的上升流水體的西向擴展将在瓊州海峽及其鄰近海域内扮演多種重要角色。

我院物理海洋團隊利用衛星觀測資料分析與數值模拟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地形在該冷水區中扮演的角色進行了探讨。多源高分辨率衛星海表面溫度數據表明冷水區的西側外緣常以相似的鋸齒形結構出現于相對固定的位置。數模結果分析表明,在強烈的西向潮流控制下,上升流冷水可顯著入侵至海峽内部,當持續的東向潮流支配海峽時,更強的潮流出現于深水地形處,當地的上升流冷水能以更快的速度向東退去,進而形成冷水區西側外緣線的凹陷部分(自東向西視角),反之,冷水區西側外緣線的凸起部分将于淺水地形處形成。地形調整下的潮流支配着海峽東口處上升流冷水的東向運動,研究指出僅當在持續的東向潮流作用後,冷水區的西側外緣方可以相似的鋸齒形結構出現于相對固定的位置(往往出現于東向潮流位相的後半段甚至尾段)。

該成果發表于SCI三區期刊《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物理海洋團隊成員白鵬為第一作者,我院實驗教學中心楊婧靈老師為通訊作者。

作者言:因作者水平有限,熱切期待讀者能夠指正當前工作中存在的不當甚至錯誤之處,敬請緻信baip@gdou.edu.cn。

圖1.瓊州海峽東口處上升流緻冷水區西側外緣線位置:(a)–(f)提取自VIIRS Level-2SST數據;(g)–(k)基于MODIS Level-2 SST産品;(a)–(h)中冷水區外緣線的疊加展示于(l)。注:由于上升流在不同時間其強度動态變化,冷水區外緣線的提取基于不同溫度值的等溫線,(a)–(h)中所用等溫線溫度值依次為28.6, 28.5, 28.5, 28.5, 28.5, 28.3, 28.7, 27.5, 27.8, 27.2, 27.2℃。

論文鍊接:

Bai Peng, Yang Jingling*, Xie Lingling, Zhang Shuwen, Ling Zheng.2020. Effect of topography on the cold water region in the east entrance area of Qiongzhou Strait.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106820.DOI:https://doi.org/10.1016/j.ecss.2020.106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