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太阳集团1088vip邀請了南路革命宣講團在鐘海樓05022室為學院青馬班同學以《南路革命故事》為題講授第六期青馬工程培訓班青馬第五課,并通過講述以下幾位革命英雄的故事來學習革命精神。
一、湛江最早的中共黨員——黃學增
黃學增(1900~1929),幼名妃貴,又名學曾,遂溪縣墩文村人。1922年參加中國共産黨組織,1924年參加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屆學習班,曾任廣東省南路特派員、中共農民運動特派員、廣東農協執委、廣東省農協南路辦事處主任、廣東省委候補常委、瓊崖特委書記等職。黃學增是大革命時期與彭湃、阮嘯仙、周其鑒等人齊名的廣東省四大農運領袖之一,又是土地革命時期廣東西江和海南島紅軍、蘇維埃的創始人之一。民國18年(1929年)7月,由于叛徒出賣,黃學增在海口市福音醫院被捕。他在高官厚祿的引誘面前,橫眉冷對;在嚴刑酷打之下,視死如歸。最後英勇就義于海口市紅坎坡。時僅29歲。
二、真理火種——朱也赤
朱也赤,原名朱朝柱,1898年出生在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金塘鎮白土村一個農家,是粵西最早的中共領導人和農民運動領導人之一。1925年參加中國共産黨,并改名朱也赤。事迹有1925年6月參與籌備召開廣東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被選為廣東農民協會執行委員,參與領導全省農民運動。1926年1月出席國民黨二大,被選為大會提案審查,農民報告審查委員會委員,向大會介紹《農民運動決議案》内容。不久任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主任,積極領導陽江、茂名、化縣、電白、海康等縣建立農民協會,開展反封建鬥争等等。
三、黨員先鋒——林飛雄
林飛雄,1919年10月出生于徐聞縣下洋鎮地塘村,從小勤奮學習,并且對身邊的勞苦大衆富有同情心,愛憎分明。1938年秋參加遂溪“青年抗敵同志會”,1939年下半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9年冬,林飛雄受中共遂溪中心縣委派遣,回徐聞開展抗日救亡運動,重建黨組織。林飛雄以教書為掩護,以下洋中心小學為陣地,采取講故事、教唱抗日歌曲、出牆報、演話劇等形式,廣泛開展抗日宣傳。1948年5月與敵軍對戰,不幸中彈犧牲,時年29歲。林飛雄故居具革命教育意義,1990年9月被徐聞縣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抗日愛國名将張炎将軍
張炎,(1902—1945),字光中,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愛國将領。廣東省湛江吳川市塘綴鎮樟山村人,早年投身粵軍,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後參加過南征、東征、北伐、中原大戰,成為十九路軍主要将領,随軍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先後在吳淞、廟行戰役中,浴血奮戰,重創日軍,福建事變後失去兵權,但抗日戰争爆發後仍積極聯共抗日,在政治與軍事方面,他與南路共産黨領導人彭中英、陳信材合作領導抗日,提出“抗戰利益高于一切”,“保家衛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口号;在團結民間力量方面,他與夫人鄭坤廉成立學生總隊,婦女總隊,邀請香港有志青年服務團到南路參加抗日運動,經過他的努力,官方與民間一心,物質與精神雙管齊下,從此南路遍燃抗日烽火。1945年初準備起義,失敗後被國民政府殺害。1958年6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字追認張炎為革命烈士。
南路革命先烈們将自己的青春與熱血散向中國革命的道路,為共産主義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今青年的我們不能忘記南路革命先輩的光輝偉績,要用實際行動去維護這個來之不易的安定家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做出貢獻。

